当前位置: 剪切机械 >> 剪切机械介绍 >> 易拉罐设备龙头,斯莱克切入新能源电池壳产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东吴证券周尔双刘晓旭)
1.斯莱克:易拉罐/盖生产设备龙头,布局电池壳业务1.1.立足易拉罐生产设备龙头地位,进军动力电池结构件领域
斯莱克以易拉盖及罐体生产设备制造发家,拓展新能源电池壳产品制造布局。公司成立于年,定位于面向全球市场为金属包装行业客户提供高端装备,公司传统主营产品是高速易拉盖及易拉罐生产成套设备。
目前斯莱克易拉盖高速生产设备在国内累计市场占有率超70%,在欧美市场累计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10%,公司在国内的易拉罐制造业务中处于龙头地位。
基于公司在易拉罐、盖生产设备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生产规模,年开始公司进军新能源动力电池结构件领域,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加速的背景下,公司电池壳业务有望放量,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斯莱克主营业务为专用设备制造(易拉罐/盖设备)、光伏发电和电池壳体业务,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务在-年的营收占比均超过80%。
-年斯莱克营收第一大来源为专用设备制造,占比在80%-95%之间,该业务主要包含易拉盖高速生产设备线、两片罐高速生产设备线以及部分光伏发电设备,近年来专用设备制造业务有所下降,主要系公司年开始重点布局新能源电池壳业务:年公司的电池壳业务产生营业收入万元,占总营业收入的7.8%,年该业务收入2.45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14.1%,同比增长.20%。
随着公司的持续投入和产能释放,未来斯莱克新能源电池壳业务有望开启第二业务增长曲线,H1斯莱克电池壳业务收入占比已经达到40.46%。
毛利率方面,公司专用设备制造业务的毛利率一直稳定在40%左右,电池壳体的毛利率逐步提升,主要系公司项目处于产能爬坡过程中,后续随着下游需求放量、产能释放,毛利率有望提升。
天眼查相关数据,公司的实控人安旭间接持有斯莱克40.24%的股权。安旭拥有清华大学和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研究生学历,并在美国最大的制铝公司美国铝业子公司斯多里机器公司工作近10年。拥有充分的专业能力和经验,能够带领公司不断挖掘新的业务增长方向。
管理层成员国际化,具备丰富的在行业龙头的工作和管理经验。
董事会中四名董事均为外籍,董事长安旭具有美国铝业公司子公司斯多里机器公司研发工程师,项目工程师,机械工程经理等工作经历;张琦历任中国石化设备公司工程师,美国ColorandCompositTechnology公司研发工程师;RichardMoore曾任ArdaghGroup金属事业部亚太区首席执行官;DietmarWernerRaupach任SellacanIndustrieofenGmbH的董事总经理。管理层成员均具备丰富的机械工程、制造、研发和管理的经验和能力。
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和员工持股计划,绑定核心人才并提升团队信心和积极性。
(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为.01万股,拟授予激励对象为66人,均为中层管理及技术骨干人员,业绩考核指标为,第一个考核期内,以年为基数,年度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5%,按照扣非归母净利润(剔除股权支付费用影响)计算年业绩考核目标净利润应为1.26亿,实际年净利润2.52亿,达到考核目标;同理,第二个考核期内,以年为基数,年度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30%,经计算净利润业绩考核目标为1.42亿。
(2)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以营业收入为考核指标,-年解锁期内业绩考核目标约为17/34/85/亿元。
1.3.业绩稳健增长,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公司业绩稳健增长,-年公司营业收入由7.39亿元增长至17.31亿元,CAGR为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由1.37亿元增长至2.26亿元,CAGR达13%。
公司、年归母净利润出现下滑,分别同比下降28.96%和34.33%,主要系部分低毛利合同让利客户、疫情影响营收增长放缓以及汇兑损失等影响,年以来疫情影响逐步消除,同时传统业务受益于“限塑令”和国内啤酒罐化率提高、新能源电池壳业务产能逐步释放,公司业绩重回增长通道,年营收17.31亿元,同比增长72.53%,归母净利润2.26亿元,同比增长.30%。
上半年公司营收7.05亿元,同比增长7.01%,归母净利润0.64亿元,同比降低18.64%,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和电池壳生产基地扩产建设,成本和费用有所增加。
公司盈利能力逐步修复,费用率逐年下降。
-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均有所下滑,主要系部分客户效益不好,为了支持客户发展,公司的一部分合同降低了毛利润,让利给客户,年还受到疫情影响,美元贬值带来汇兑损失增加等;年以来公司净利率与毛利率均快速回升,期间费用率逐步下降,系疫情影响消除后公司订单实现规模交付,未来随着方形电池壳等项目落地投产后,规模效应下毛利率、净利率有望持续提升。
H1毛利率29.54%,同比-2.2pct,净利率7.59%,同比-3.8pct,主要系公司电池壳业务处于发展初期阶段,虽然毛利率较上年有所提高,但毛利率较高、作为目前公司主要利润来源的易拉罐/盖设备业务上半年有一定波动,后续随着各在建项目落地,新产线投产进入正常商业化生产后会得到相应改善。
2.易拉罐设备受益于啤酒罐化率提升两片罐技术革新,斯莱克稳居龙头地位2.1.国内啤酒罐化率不断攀升,易拉罐生产行业空间广阔
中国啤酒的罐化率在过去几年中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啤酒罐化率是指啤酒罐装产品在总销量中所占的比例,是衡量啤酒包装结构的重要指标,可以直观反映出消费者对于罐装啤酒的接受度和市场需求。
当罐化率上升时,意味着更多的消费者选择了罐装啤酒,也意味着玻璃瓶包装将逐渐被替代。
中国的啤酒罐化率从年的25.5%增长到年预计的30%,不仅反映了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也表明了包装行业和啤酒行业的发展趋势。
啤酒罐装化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啤酒罐市场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尽管中国的啤酒罐化率一直保持上升态势,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啤酒罐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Euromonitor数据,中国的啤酒罐化率相对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明显较低,中国仅约28%,日本最高可近90%。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中国人民美好生活日益增加的愿景提供了巨大的易拉罐潜在需求,啤酒易拉罐市场蓬勃发展。
2.2.两片罐技术趋势明显,带来新增生产设备需求
相较于传统的三片罐,两片罐技术安全性高、工序简单、生产效率高、消耗材料少。两片罐技术是一种只利用一张金属板片,通过冲压和成型,制作出罐底和罐身为一体的包装容器的技术。
(1)安全性高:用两片罐技术生产的易拉罐罐身无侧缝,密封性好,包装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两片罐的罐底和罐身为一体,因此罐身没有侧缝,不会出现漏气或漏液的情况,也不会因为侧缝的存在而增加材料的厚度和重量。
(2)工序简单:两片罐技术的制罐过程简单,只需要通过几道工序就可以完成罐身的制作,比三片罐技术的工序少很多,也不需要进行焊接、涂覆等复杂的操作。
(3)生产效率高:在原主流三片罐技术路径下,易拉罐生产效率约罐/分钟,两片罐工序简单,与之匹配的生产线速度更快,达到罐/分钟,斯莱克最高可达罐/分钟以上。
(4)消耗材料少:三片罐技术下每吨铝材制作约罐,两片罐技术的铝材消耗降低至约罐/吨,节省约25%的铝材。
近年来国内对易拉罐的需求量受到下游健康消费习惯、饮料包装市场竞争加剧、国际有色金属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增长有所放缓,我们预计到年中国两片罐设备新增市场将达到3.6亿元,更新设备市场将达到6.3亿元,合计近10亿元,-年CAGR为10%。
关键假设:
(1)中国啤酒罐化率将逐步向成熟市场发展,-年啤酒罐化率分别提升至32%/34%/37%;
(2)-年啤酒罐在两片罐中的占比分别为50%/51%/53%;
(3)两片罐设备一条产线的价值量约1亿元。
我们测算得到中国-年两片罐设备新增市场将分别为6.1亿元、2.6亿元和3.6亿元,考虑到易拉罐设备一般每10年更新一次,我们预测中国-年两片罐设备更新市场将分别为5.7亿元、5.9亿元和6.3亿元。
2.3.公司为易拉罐生产设备龙头,技术客户优势显著
2.3.1.掌握技术优势,公司生产效率在业内领先
易拉罐设备行业的集中度极高,发展历史较长,目前已经进入了成熟稳定的阶段。
全球的领先生产商包括STOLLE、DRT、STI、BELVAC、CMBENGINEERING等欧美公司,这些企业占据了国际高速制罐、制盖设备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而斯莱克作为亚洲唯一具备高速设备生产能力的公司,在国内市场和新兴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近年来一直在积极开拓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市场。
斯莱克为国内龙头易拉罐/盖设备商,生产速度领先。斯莱克的罐线业务从年开始开拓市场,已经从单台设备拓展到整线生产,公司设备在两片罐生产效率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高速易拉盖生产设备分为基础盖和组合盖两种,斯莱克基础盖生产设备的模数最多达到28模,速度达到冲次/分钟,生产速度可达11,盖/分钟;
组合盖生产设备以公司生产的六通道组合冲系统为例,生产设备最大冲次为次/分钟,生产速度可达4,盖/分钟,而行业易拉盖生产设备生产速度通常为3,盖/分钟,公司六通道组合冲系统生产速度已达全球领先水平。
截至年9月12日斯莱克已经获得了共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8项。
目前公司在技术端具备较强竞争优势:
(1)拥有处理超薄铝材的技术,并做好相应准备:公司的技术水平目前已达到了处理0.1毫米厚度的铝材,目前市场水平为0.25-0.3毫米左右,公司的技术水平可以很好适应未来易拉罐具备的轻量化趋势;
(2)六通道组合冲系统:公司自主研发的六通道组合冲系统,相较于业内普遍采用的四通道组合冲系统效率更高;
(3)数码印罐技术优势:公司拥有行业先进的数码印罐迷你线,该设备为一款基于数字化的设备系统,可实现客户定制化需求,提升产品附加值,缩短交付周期。
2.3.2.客户资源深厚,龙头设备商地位稳定
斯莱克已经在易拉罐/盖设备领域拥有自己稳固的客户群。客户包括广东英联、昇兴集团、广东吉多宝制罐、奥瑞金科技、HanilCanCompany、ArdaghGroup、Asiapackagingindustry等国内外知名的大型包装厂商。
多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斯莱克能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设备布局、高效率的安装调试、全面及时的售后服务。
3.跨界应用DWI工艺,电池壳业务打开成长空间3.1.锂电池根据封装工艺分为方形、圆柱形、软包三种形状
3.1.1.电池结构件是锂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电池壳体占锂电池成本约16%
根据电池封装工艺的不同,锂电池主要分为方形、圆柱形、软包三种形状,其中方形电池和圆柱电池使用精密结构件封装,软包电池则使用铝塑膜封装。
(1)方形电池:通常使用铝壳或钢壳,封装可靠度高,结构简单扩容方便;部分方形电池采用塑壳封装,主要应用于二轮电动车,目前方形电池国内普及率最高。
(2)圆柱电池:外壳材料以铝壳为主,标准化和自动化程度高,单体一致性较好,部分圆柱电池采用延展性更强的铝合金作为电池外壳,更易散热良品率高。
(3)软包电池:采用铝塑膜封装,安全性高不会发生爆炸,重量较同等容量铝壳电池轻20%,容量高5-10%,形状设计灵活。
电池结构件是锂电池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电池壳体占锂电池成本约16%。
锂电池的结构分为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电池结构件等部分,其中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主要包括电池壳体、顶盖和软连接等,电池壳体占锂电池成本约16%。
从成本构成和制造工艺来看,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具有大宗属性和精密制造两个特点,其生产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到50%以上,其次是制造费用和人工成本。
3.1.2.大圆柱产业化加速,有望带动圆柱电池渗透率在年达到18%
特斯拉带动大圆柱电池新的技术机遇,大圆柱电池具备成为动力电池未来终极技术方向的潜力。
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特斯拉在年电池日首次发布电池(直径46mm,高度80mm),掀起了下游电池厂商布局大圆柱电池的热潮。
圆柱电池具有产品高度标准化和产线高度自动化等特征,在动力锂电池中具有独特的竞争力。
目前国内方形电池市场份额达75%,据GGII,电池有望从年开始放量,国内圆柱电池渗透率有望由年的13%提升至年的18%。
大圆柱电池相比电池体积增加%,通过与全极耳、高硅负极和CTC集成等革命性的技术相结合,可以使得电池续航增加54%,成本下降56%,单位产能设备投资额下降69%。
在电芯层面大圆柱电池单体能量密度高,电池容量大,设计寿命在0次充电以上;全极耳设计可以大幅提高电芯的散热性,实现4C-6C大电流快充;同时圆柱型电池结构的系统集成度更高,可以直接实现CTC(CelltoChassis)将电芯集成于车辆底盘,系统散热性好。这样的特点更加适配中高端乘用车的电池需求。
大圆柱电池一般采用高精度、低成本、兼容更高长度的钢质电池壳体。
与小圆柱电池壳相比,大圆柱钢壳的工艺难点在于:
(1)尺寸一致性要求更高。电池壳体属于精密结构件,对尺寸公差敏感,电池层级需要达到百分级精度要求;
(2)热扩散要求更高。电池外壳所用钢材需满足热扩散的行业安全标准,钢材相比铝材硬度更高延展性差,无法直接使用易拉罐的工艺参数制造;
(3)现有高速超薄金属成型工艺需兼容更高的电池高度。从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大圆柱电池的高度可能会进一步提高,电池外壳的生产工艺也需要兼容更高的电池高度。
随着46系列大圆柱电池产业化逐渐加速,未来2年新建大圆柱电池产能将逐渐放量。
近期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比克电池等国内电池厂商,以及松下、LG、三星等国外大厂都在布局大圆柱电池,宝马、特斯拉等众多车企也公开宣布未来将大规模使用大圆柱电池。
年1月,特斯拉宣布将投资超过36亿美元(约合亿元人民币)在美国内华达州生产基地附近建设两家新厂,其中新电池工厂将生产最新的电池,规划年产能达GWh;同月,比克电池官宣其全新大圆柱电池生产基地正式落户江苏常州,项目计划总投资亿元,总占地面积亩,规划建设30GWh大圆柱电池生产线及国际化研发中心,实现%的绿色能源使用。
3.2.受益新能源车放量,预计年中国电池结构件市场空间达亿元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由年的2%提升到年的26%。
根据EVVolumes、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占据全球63%以上的市场份额,到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提高到46%。
受益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迅速提升,我们预计年中国圆柱+方形锂电池结构件市场空间将达到亿元,-年CAGR达21%。
参考中国汽车工业年鉴、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等数据,我们预计中国汽车销量在-年将以每年2-3%的增速稳定增长,预计-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分别为36%/41%/46%;
中国锂电池装机量中圆柱电池占比从年的13%逐步提升至年的18%,方形电池占比由75%逐步下降至71%,并且随着产品的规模效应和设备的标准化程度提高,圆柱电池结构件单GWh价值量由0.5亿元/GWh降至0.43亿元/GWh,方形电池结构件单GWh价值量由0.4亿元/GWh降至0.3亿元/GWh,我们预计-年中国圆柱电池结构件市场规模将达35/46/59亿元,方形电池结构件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
国内锂电池结构件行业市场份额相对集中。
结构件龙头为科达利,目前是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LGES等主流电池厂的核心供应商,根据EVTank,年科达利国内市场份额约为23.8%;结构件龙二为震裕科技,是宁德时代的另一核心供应商,公司深度绑定宁德时代业务迅速成长,年震裕科技国内市场份额约为9.1%;国内其他结构件企业规模仍较小,在体量上与头部企业存在一定差距。
3.3.率先应用领先DWI工艺,公司积极切入圆柱+方形电池壳业务
3.3.1.公司掌握预冲杯+DWI工艺,提升电池壳生产效率
DWI(DrawingandWall-Ironing)工艺全称“拉伸和薄壁拉伸”,是一种制罐领域独有的高速超薄金属成型工艺。属于公司高速易拉罐生产线的核心技术之一,类似熨斗熨衣服的减薄拉伸过程,其工艺流程是将铝卷片或者铁卷片冲压成浅杯状,再经过减径拉伸、变薄拉伸等多道工艺,制成易拉罐形状。
DWI在易拉罐领域的应用极为成熟,可以提升生产效率节约材料。过去易拉罐最初生产并未采用DWI技术,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易拉罐产量不是很大,重量单壳为50多克,DWI技术出现后,美国力源公司将其应用到了易拉罐产线上,为整个产业带来革命性变化,单机生产几乎消失,生产效率从最初的-个/分钟提升到-0个/分钟,单壳重量也下降到10克左右,DWI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路线替代了过去的单机生产模式。
斯莱克创造性地将预冲杯+DWI工艺应用于圆柱电池壳生产。
两片罐易拉罐与圆柱电池壳在生产材料、产品形态、生产工艺上类似,电池壳体一般按照标准化型号或客户定制要求进行最初的模具开发,普遍采用钢材或铝材,经过冲压、拉伸、口部剪切和产品清洗等环节后检验入库,两者对生产效率都具有较高要求。
斯莱克利用其易拉罐产线核心技术高速超薄金属成型工艺,创新设计研发出电池壳自动化生产线。两片罐易拉罐通常采用预冲杯+逐级拉伸方式实现减薄成型,传统的锂电池结构件厂商则使用冲床进行拉伸,冲床由串联的多个工位组成,各个工位同步进行。
公司创造性应用预冲杯+DWI工艺不仅能够实现电池壳的高速生产,还能精准控制参数,保证产品一致性,使电池壳的表面光洁度和材料利用率均高于现有的其他生产方式,同时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无人化,达到产品品质和高效生产的完美契合。
公司电池壳产线核心设备是双向双冲拉伸机。
该设备采用对称结构,相较于传统拉伸机,可以减小设备震动,稳定产品精度,同时实现了生产效率翻倍,产品性能位于国际前列。
公司基于DWI核心工艺的电池壳产线可在高速拉伸过程中保证金属材质的强度和壁厚均匀性。
与传统的单机模式相比,DWI生产线的优势是速度快、材料利用率高、产出的壳体一致性高,使得电池壳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1)速度快:传统电池壳使用单机进行生产,如科达利进口的旭精机需要多台组合,小圆柱电池壳产能为个/分钟;斯莱克采用的是生产线模式,应用DWI高效工艺的生产线产能是单机的10倍,目前斯莱克生产线产能达到1个/分钟。
生产线和单机的主要区别在于,生产线将工艺拆分得更细、每个单一的工序由单独设计的高速设备来完成,斯莱克将原有以单机完成的整个拉伸工序改为了通过多个设备连线完成。
(2)材料利用率高:目前易拉罐生产线的材料利用率为80-90%,而单机生产的电池壳的材料利用率仅60%左右。由于在电池壳的成本结构中,材料成本占到50%左右,因此生产线可以大幅降低电池壳成本;同时公司电池壳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大幅降低人工成本。
(3)产出的壳体一致性高:传统的金属拉伸只有Drawing拉伸环节,DWI多了Wall和Ironing的技术,熨平能够解决一致性与良率问题。
我们认为公司电池壳体业务放量一方面取决于圆柱电池产业化进度,另一方面取决于易拉罐/盖DWI工艺与方形电池壳体的适配度。
(1)圆柱电池:由于产品形态相近,易拉罐/盖的DWI工艺天然适用于圆柱电池壳,能够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更高的产品一致性,但易拉罐/盖DWI在材料和规模上都与圆柱电池壳存在差异,易拉罐/盖为铝材、材料强度不高,同时不同品牌间的易拉罐/盖标准化程度高,单条产线体量即可达到千万甚至上亿只级别,而圆柱电池部分为钢壳、材料强度大,DWI拉伸、冲压工艺都需要调整,
同时小圆柱电池壳标准化程度比易拉罐/盖低,单条产线订单量偏小,例如斯莱克小圆柱的18/21系列都已实现供货,即便同为18/21系列,由于下游车厂的需求不同,各家电池厂的圆柱电池壳体仍存在差异,生产不同尺寸和型号的电池壳需要重新更换产线设备,使得斯莱克单条产线订单体量偏小、产能稼动率有待提升,我们认为电池的结构基本一致,标准化程度更高,大规模放量后更有利于发挥DWI工艺的优势。
(2)方形电池:方形电池目前是国内电池壳体的主流,易拉罐/盖DWI工艺生产方形壳体需要进行更多的调整,方形从DWI技术的角度出发可以简化成两维,与圆柱的成型过程有一定相似之处,公司DWI工艺仍可以应用于方形电池壳体:
①边:方壳的长边和短边都是直线,可以看做曲率较大的圆柱;
②拐角:方壳拐角可以看做曲率很小的圆弧。公司已顺利完成基于DWI工艺的方壳产线研发工作,成功研制了首台方壳产线原型机,正在进行产线的连线调试工作,我们认为随着未来公司宜宾、分宜、常州方壳生产基地的逐步落地,公司方形电池壳有望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
3.3.2.公司投资扩产46系列大圆柱钢壳和铝方壳生产基地,彰显对电池壳业务信心
公司积极投资扩产加速布局电池壳业务。
(1)圆柱电池壳:通过子公司新乡盛达、安徽斯翔布局圆壳生产。
46系列大圆柱电池壳公司与产业链上的生产企业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对公司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公司已经为46系列大圆柱电池产能的快速提升及产线的扩张做好准备,目前公司大圆柱钢壳正在进行小批量试生产,随着大圆柱电池产业化加速,公司有望充分受益后续大圆柱电池壳放量。
公司产线已经完成了主要设备的制造及自动化高速生产线的组合,后续将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始大批量正式量产。
(2)方形电池壳:通过子公司常州和盛、常州莱胜布局方壳生产。
①年8月公司完成定增募资8.4亿元,总计投资3.9亿元用于常州方形电池壳生产项目,年10月再次追加投资2亿元用于方形钢壳生产线建设,新增扩产项目建设周期晚于前期项目1年。预计4条产线全部建设完成后可年产2.4亿只方形电池壳。
②年12月公司通过子公司常州和盛投资10亿元建设宜宾生产基地,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5.25亿元,主要用于方形钢壳生产线建设。
③年2月与分宜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协议,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建设电池壳体、钣金结构件等产品生产线。
4.盈利预测与估值核心假设:
(1)易拉罐/盖设备:公司为易拉罐/盖生产设备龙头,行业地位稳固,受“限塑令”、国内啤酒罐化率提升影响,公司传统易拉罐/盖设备业务需求旺盛,我们预计-年公司传统易拉罐设备业务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15%/10%/5%,毛利率分别为38%/38%/38%,易拉盖设备业务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10%/10%/10%,毛利率分别为38%/38%/38%。
(2)电池壳体:公司通过DWI技术大幅提升电池壳体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公司及0系列小圆柱电池已实现量产及供货,后续拓展大圆柱电池系列,在方形电池壳领域通过收购东莞阿李及拟募投项目建设常州生产基地放量在即,我们预计-年公司新能源电池壳业务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毛利率分别为4%/12%/16%。
盈利预测:基于以上假设,我们预计公司-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9、35.1、57.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53%和64%,毛利率分别为30%、26%、24%。
我们选取主营业务为锂电池结构件的铭利达、科达利、震裕科技作为可比公司。我们预计斯莱克-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3.1和4.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37、21和14倍。公司传统易拉罐/盖设备稳步增长,新能源电池壳业务放量在即。
5.风险提示(1)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及预期。影响动力锂电池装机量需求,进而影响对于锂电池壳的需求。行业产能可能过剩,导致公司产能无法释放,或者竞争加剧,毛利率进一步降低,对公司业务收入以及盈利能力会有负面影响。
(2)大圆柱电池及方壳电池放量不及预期。公司大圆柱电池壳以及方壳研发进展存在慢于预期的风险,研发进展不及时,或者下游客户认可程度弱,均有可能导致公司大圆柱壳以及方壳电池的业务放量受到影响。
(3)易拉罐/盖设备需求大幅下滑。如果金属两片罐需求增长不及预期,上游制罐、制盖需求将面临下滑态势,导致公司设备业务收入无法保障。
——————————————————
报告属于原作者,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报告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