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切机械

瘢痕会导致面部凹陷萎缩畸形,影响患者外观

发布时间:2023/3/24 17:40:16   
治疗白癜风的最佳方法 http://m.39.net/pf/a_4353556.html

导语:面部凹陷萎缩畸形是由先天性、感染性、创伤性及医源损伤性等多方面因素引起的以面部软组织缺失、凹陷、萎缩为主要特征的畸形,由瘢痕形成所导致的面部凹陷及萎缩畸形在临床上较常见。瘢痕所致的皮肤色素沉着、减退、缺失,质地改变,严重影响患者外观及功能。针对其治疗的方法各不相同,目前常见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磨削、激光治疗、软组织移植填充、填充剂注射和手术矫正等。

01由瘢痕形成所导致的面部凹陷及萎缩畸形在临床上较常见,影响较大

面部凹陷萎缩畸形是一种因为受先天性、感染性、创伤性及医源损伤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所导致的面部畸形,其病理变化主要变现为由于面部皮肤、脂肪、肌肉等软组织的缺失及瘢痕化所引起的面部形态凹陷和萎缩,极少部分伴有骨骼缺损。

由瘢痕形成所导致的面部凹陷及萎缩畸形在临床上较常见。除了引起面部非对称畸形外,瘢痕所致的皮色素沉着、减退、缺失,质地改变,也严重地影响着患者外观及功能,给患者身心和生活都造成极大的不便。

脂肪移植技术是最近些年在该领域发展较迅速的治疗手段。自体脂肪移植技术发明后,因其来源丰富、操作简便、填充效果满意、组织相容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面部年轻化、瘢痕治疗、乳房重建等。

为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脂肪移植技术一直在不停地发展进步,从传统的单纯脂肪团块移植到改良后不同大小的颗粒脂肪移植,该技术从未停止过创新与更迭。科学技术的革新也开辟了精准医疗的新空间。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技术则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地、更进一步地利用脂肪干细胞和基质细胞成分来提高疗效的新型脂肪移植方法。

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技术是基于干细胞临床应用研究的前提下,通过物理或化学等方式获取脂肪的血管基质及各类细胞成分,尤其是脂肪干细胞,通过进一步纯化浓缩后与颗粒脂肪混合后移植,以实现自体脂肪能更加高效的利用,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大量研究表明,通过机械剪切或化学消化的方法所获取的含有大量脂肪干细胞成分的脂肪组织移植后填充效果较传统单纯脂肪移植有明显改善。所谓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技术其核心是根据具体需要针对性获取脂肪组织中所需的细胞成分和细胞基质成分,通过进一步纯化、浓缩处理后辅助常规脂肪移植,以改良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根据其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化学消化及机械乳化,两种方法所获取的代表性移植物分别是血管基质组分(SVF)和纳米脂肪。SVF是用化学消化的方式,即脂肪组织经胶原酶消化、过滤、离心除去成熟脂肪细胞后得到,实验证明新鲜分离的SVF中所含有的脂肪干细胞能够发挥促血管生成和趋向作用,从而提高脂肪移植体的活度及存活率。

02了解自体脂肪移植技术治疗的过程,实现自体脂肪能更加高效的利用

1、自体颗粒脂肪制备

术前系统性测量面部凹陷区域,根据脂肪填充需要标记出受区范围,估算容量。选择腹部或大腿为供区,标记出抽吸的范围区域。麻醉满意后,常规行消毒铺巾,按照术前设计标定的范围,向抽吸区域内注射肿胀麻醉液,为使肿胀液充分渗透进组织间隙,压迫进针点,静置等待10分钟。

选用2.5mm直径的钝头侧孔吸脂针连接20ml螺口注射器,抽吸供区脂肪和肿胀麻醉混合物,抽吸过程严格遵守低速、连续、扇形手动低负压的标准进行。将装有抽吸物的注射器垂直放置在支架上,静置20min,待液层分明后,排干下层液体并吸取最上层油滴后,提取中层纯净颗粒脂肪备用。

2、纳米脂肪制备

二代纳米脂肪制备方法,换用1mm直径的钝头多侧孔吸脂针连接10mL螺口注射器,用相同的操作方式手动负压抽吸脂肪,将提取出的小颗粒脂肪以生理盐水冲洗后,吸干盐水,将纯净脂肪颗粒装于10mL螺口注射器。

注射器通过Luer-LoK装置与另一个10mL螺口注射器连接在一起,反复来回推注30次,通过细孔切割作用破坏成体脂肪颗粒保留脂肪干细胞,通过机械乳化获取移植总量的1/4的纳米脂肪组织浆,静置后将下层细胞成分直接与填充用的颗粒脂肪混合均匀后,分装于1mL注射器备用。

3、瘢痕皮下分离

受区待注射范围作局部浸润麻醉,以注脂针从隐蔽注射进针点(发际缘、口角、眉部、原瘢痕边缘处等隐蔽部位)进针,预制腔隙可避免注射高压和小通道使脂肪受挤压造成的损伤,故以注脂针在受区尤其是瘢痕区域下来回抽动。

广泛松解瘢痕与皮下组织、骨膜或骨面之间存在的粘连,皮下注射与估算脂肪移植量同等容积生理盐水以实现预制并增大皮下间隙的目的,此举利于移植脂肪的术后存活。挤出并排尽腔隙内的生理盐水、组织液和血液,压迫止血。

4、自体脂肪移植

细胞辅助脂肪移植组自进针点将连接装有混合脂肪的1ml注射器、直径为1.8~2mm的钝头注脂针突破皮肤,以“3M原则”(即多点、多层次、多隧道)的手法边退针边注射,均匀移植脂肪。受区脂肪移植量约等于预制空间时所注射生理盐水容量,同时根据对侧饱满度即“镜像原则”来作细微调整;传统组以同样方式手法将单纯的颗粒脂肪移植至受区。

5、术后处理

术后受区进针点稍压迫止血后涂莫匹罗星软膏,受区局部禁止压迫和按摩。患者恢复出院后,嘱患者于手术后3、6个月返院复查随访,评估术后治疗效果,并判定是否需再次手术。随机抽取需要进行二次手术患者受区的少量移植脂肪,制作成标本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各组患者脂肪组织微观下的细胞饱满程度、细胞形态及细胞间微血管结构。

结语:近年来随着自体脂肪移植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各种提升脂肪存活率的改良技术层出不穷,使其在各个领域的治疗飞速发展,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技术的提出,则更进一步的将脂肪移植技术推进了干细胞时代。其理论核心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等方式获取脂肪的血管基质及各类细胞成分,尤其是脂肪干细胞,然后通过进一步纯化浓缩后与颗粒脂肪混合后移植,利用其生理机制和生化特性来提高脂肪移植术后的治疗效果,以实现自体脂肪能更加高效的利用,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医美大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8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