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切机械

造价干货怪谈清单多给了22的箍筋

发布时间:2022/6/4 17:52:25   
数字化变革时代,建筑行业面临持续转型,对造价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的是有经济头脑的、能对成本进行预估、预控的复合型经济技术人才,而不是普通的“员”。然而,当前的预算员普遍存在着工地概念模糊、现场知识薄弱、预算脱离施工的现象。预算员没有扎实的基础,连最基本的施工工艺没有掌握的大有人在。某清单多给了22%的箍筋量,清单编制者浑然不知,施工方却钻壁打洞地要去修改,为何给钱不要?各自的问题出在哪?个中原因令人深思。

讨厌的钢板箍

某工程为框架结构,图纸设计略有特殊:五层以下柱子根部1.10米内的箍筋为Ф12

,箍筋中间加设×10闭口扁铁抱箍,抱箍搭接50mm,要求双面焊接(见示意图1)。

某日,钢筋老板怒气冲冲来到办公室:“这铁板箍筋闻所未闻,十公分宽、一公分厚的铁板,叫我如何成型?这活还怎么干?二十多吨的工程量,非得这么做,不亏个‘卖儿卖女’才怪,且严重影响进度……”牢骚到最后,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要求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赶快联系甲方吧,协商让设计院修改设计,否则,这活我真的干不了。”最后的口吻还略带威胁:“时间等不得呀!”

抱箍棘手,确定方案

尽管钢筋老板出发点是出于他个人私利,但他的意见也十分正确,这个抱箍确实棘手。在材料员积极的联系和市场调查后,立即组织了施工、技术、预算成本、材料各部门主要人员进行集体会诊,综合如下观点:

一、自行加工:钢板买回后用氧气切割,但这么多的量,其用工、用料(氧气、乙炔)的成本很大。最主要的是钢板经高温烧割后扭曲变形,不能成型。在工地现场自行加工极不现实,首先被排除。

二、半成品委托加工采购:

①工程涉及的柱子边长在0.9m~1.10m之间,将10mm厚的铁板剪成3.60m~4.40m长的铁条,了解到当地企业根本没有这么大功率的剪板机。只能分段剪切,以双拼或三拼的方式拼接成箍(见示意图2)。如此,焊接增多,效率大减,成本大增。被一致否定。

②钢板的标准规格为6.0m×1.0m/张,采购后委托线切割,割成mm宽的铁片。但当地的市场不成熟,线切割价格昂贵,成本较大。

成本的大小不是主要的,最大的问题在于:一公分厚、十公分宽的铁片,如何弯曲成型?不借助机械,在工地现场人工加工,很不现实。

三、成品采购:提供料单,直接采购委托加工的成品抱箍。

经市场调查,有设备条件的大企业,不屑一顾这种一次性的小生意。当地的小型私企很不发达,设备不齐,加工成本大。切割、弯曲、焊接、来回的运输加上边角料的损耗、老板的利润,加工费用近乎等同原材料的价格。即时钢板的市场价≈元/T,如此,成品的单价≧元/T,成本很高。

综合各因素,最后的结论为:尽最大可能,联系修改设计。如行不通,只能采购成品。

不可泄的商务机密

可能见我没有发表任何意见,有点异常,会后项目经理来到我办公室探究原由。于是,我道出了静默的原因:观察这几天你的行踪及会上的口吻,我判断联系甲方修改设计,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我的观点恰恰相反:不要修改、更不能主动修改。

一、关于钢筋老板:钢筋老板所谓的“卖儿卖女”是事实,但他只是出于自身的承包利益,而非全局。我们顺了他的思路,被他牵着了鼻子。但公开场合不能说破,伤了他人,也贬低了集体……

二、关于采购:综合各因素,成品采购是不二的选择。本地市场不成熟,难找是不争的事实,但材料员只局限在本地市场,没有走出去。

①江苏无锡的JY市小微企业高度发达,20××年,江苏NT的一工业厂房工程,共有多吨的预埋铁件,其中最大的一块地面预埋铁件重达2.46吨。预埋铁制作虽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如工地自行制作,成本很大。承包老板对JY非常熟悉,便委托了当地的企业加工。成品铁件送到现场的单价比市面上的钢板还便宜元/T。由于是自动、半自动化加工(机械焊接),做工之精细,质量之好,超乎建筑人对预埋件的认知。原因是当地有个拆船的企业,所用的钢板相当便宜,加上铁件的锚脚钢筋又是来自于工地上的废钢筋,机械化程度又高,所以成本极低。

②你出门活动的这几天里,我已辗转进行了联系,成品箍送到现场只要元/T左右(即钢板的市场价)。JY到NT≈公里,而到我们这里多公里,运费略贵,所以没有便宜更多。如钢筋老板知道我们提供的是成品抱箍,打死他也不会上门来“吵”。

三、涉及商务机密:

①单价:招标清单本有钢板抱箍清单项。按三类取费、即时的人工指导价和材料信息价,执行定额的铁件制安子目,预算单价≈.00元/T。定额单价之所以这么大,是因为定额是按现场制作考虑的,人工含量很高(40.0工日/T)。而人工、机械费又是取费的基数,取费后的综合单价很大。考虑投标的优惠,当时按.0元/T报价。即便按询价到的~元/T市场价,我们依然不亏本……

②工程量:经对清单量的深入分析,结合图纸精确计算后对比发现,清单给出的钢板抱箍工程量大大超出实际用量:

?清单给的是≈9个抱箍的工程量,编制者计量用的可能是(高度÷间距-1)的理论公式(1.10m÷

0.-1≈9个或1.10m-0.05m箍筋距地起步÷

0.向上取证≈9个)。忽略了柱子有纵向、横向两个内箍和一个外箍,合计3根钢筋直径所占的高度。(示意图3)

?抱箍的理论用量:1.10m-0.05m箍筋距地起步÷(0.1+0.×3)≈8个。9道︰8道,两者相差了11.11%。

然而,实际施工其实只有7道抱箍。原因:

a、箍筋用的是双根绑扎丝,扎丝扣的扭节加上箍筋的弯钩不可能%的平直,叠在一起总有一些误差,上下的箍筋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缝隙;b、箍筋的弯钩重叠,一根钢筋的直径变成2根,纵横向两道箍筋变成3、4根的高度;c、人为原因:箍筋绑扎时有意放松上下箍筋间的缝隙,一个小小的操作手势就能做到,不易察觉,又不违反规范要求……(见示意图4)所以,实际的间距既不是设计的

,也不是理论上的

,而是>

(1.05÷>0.15=7个)。9道︰7道,量差率由原来的11.11%,瞬间变成22.22%。无论清单的分析揣测是否正确,但清单量大于实际用量是不争的事实。二十多吨的清单量比实际量多出>4.5吨多。综上可见,看似麻烦高成本,却隐秘着极大的价差量差,盈率>55%,十分可观。如要求设计变更,结算增减调整,无异于投怀送抱去自杀。之所以不能在会上公开说:

1、市场调查结果前,不能草率下结论;

2、会上抢材料员的风头,易引发内部矛盾;

3、最主要的是涉及了商务机密,不可随意透露……

说在最后的讨论

中标人明知清单多出了工程量,有意默不作声,与其说是商务机密,不如说是技术的博弈,赌的就是施工认知的底气。当前一些大型的企业一边高喊着‘精细化管理’,一边学着‘为什么要实施钢筋精细化管理?’、‘行业痛点’、‘钢筋精细化管理实施难度’的理论,一边培养着‘闭门造车的办公室预算员’(见下截图)。为什么不结合一线场景去请教真正懂得猫腻、痛点、难度的钢筋翻样、钢筋师傅?

就此,故事也结束了。留下的却是太多的思考:

1、多给了22%的量,施工方给钱不要,却要修改,根源是什么?2、多给了22%的量,清单编制者的毛病出在哪?3、两者分别说明了什么?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答案就交由大家来讨论吧。

最后,借用造价圈史昆仑老师《在中建这5年,我掌握了项目商务经理的精髓》文章中的‘六懂四会’作为今天的结束语:懂合同、懂预算、懂成本、懂施工、懂财法、懂心理。会分析、会策划、会沟通、会加班。

然则如何懂、如何会耶?其必曰:实践与努力。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系黄燕翔原创,独家来稿转载务必申请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违者必究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仅供参考,如有异议,烦请留言编辑:忆秋审核:菲菲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6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