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切机械

常见动力变质岩类型砾岩,碎裂岩,糜棱岩,

发布时间:2023/1/8 20:39:25   
儿童白癜风如何治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97241.html

(一)碎裂岩系

是脆性变形的产物,其显著特征是岩石无定向或弱定向。以脆性破裂为主,没有或很少有重结晶作用。按主要颗粒粒径及碎基含量划分为砾岩类、粒化岩类和破化岩类。

1.砾岩类多产于地壳浅部,具砾状结构,粒径>2mm,碎基含量<30%。按角砾形态可进一步分为构造角砾岩和构造砾岩。

2.碎裂岩类(粒化岩类)岩石被裂隙切割,随着变形的增强碎块间的位移增大,粒度逐渐变细、颗粒化加剧,碎基含量增多。按主要颗粒大小及碎基含量进一步分为碎裂岩、碎斑岩、碎粒岩及碎粉岩。

碎裂岩具碎裂结构,即裂隙将岩石切割为不规则的碎块,碎块位移不大。其间充填了碎基及次生的泥、硅质或铁锰质等物质,碎基含量<50%。主要颗粒粒径>2mm。

玻化岩

(二)糜棱岩系

根据岩石中重结晶作用的性质和强度、主要颗粒的大小及基质(包括碎基和动态重结晶颗粒)的含量进一步划分为糜棱岩类和构造片岩类。

1.糜棱岩类糜棱岩常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粒径减小;产于一个相当狭窄的地带中;出现强化面理(流动构造)和(或)线理。根据碎斑、基质的含量即应变强度不同,糜棱岩类可细分为:

初糜棱岩基质(碎基+重结晶颗粒)含量占10~50%,碎斑、基质均显示定向排列。碎斑(多不规则状)和碎基颗粒中可见显微破裂及各种具塑性变形特征的显微构造,如斜长石的双晶弯曲,方解石的机械双晶,石英的波状消光、带状消光、变形纹、核幔构造等。

糜棱岩是动力变质岩中最主要的类型之一。基质含量占50~90%,其中的重结晶颗粒含量比初糜棱岩中的多,但<50%。碎斑圆化明显,呈眼球状、透镜状,基质细粒状。碎斑和基质皆明显定向排列,使岩石中出现叶理、条带以及矿物拉伸线理等显著的定向性构造——流状构造。矿物的各种塑性变形现象更加发育,动态重结晶强烈,如各种形状的石英大部分为动态重结晶颗粒的集合体,甚至核幔构造的“核”趋于消失或保留很少。

糜棱岩

宏观上糜棱岩是一种致密的细粒(乃至隐晶质)岩石,颗粒极细时看上去很象燧石岩,但一般都具有明显的叶理(透入性面理),称糜棱面理(Sc),不同叶理之间有矿物成分、颜色和粒度上的差异。矿物的长轴常平行糜棱面理走向或与之呈锐角相交。多数糜棱岩中原岩的碎块或残斑呈卵圆体、眼球体平行或近于平行糜棱面理排列,面理绕过残斑分布,加强了岩石的流状构造面貌。

千糜岩或称千枚糜棱岩。基质含量>90%。原岩在强烈糜棱岩化粒度变细的过程中伴随有某些矿物的重结晶和一些新生矿物(如绢云母、绿泥石、透闪石、钠长石、绿帘石等)地出现。千糜岩演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沿着密集的滑移面上的差异运动使岩石具强片理,片理面上具丝绢光泽。(密集地面理可发生小尺度的褶皱)。

千糜岩

由初糜棱岩-糜棱岩-超糜棱岩(-千糜岩),反映岩石塑性变形程度增高,应变强度增大。结构构造上表现为主要颗粒粒度减小,碎斑含量减少,相应地基质含量增高,基质中动态重结晶颗粒所占比例增大,流状构造(韧性流)愈来愈显著(即糜棱面理更加发育)。

矿物成分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尤其是千糜岩中有新生的含水片状、钎维状矿物出现(流体条件和温度变化)。变晶糜棱岩中重结晶作用由动态重结晶变为静态重结晶为主,糜棱岩的结构遭到破坏,矿物粒度反而明显加大。但岩石的构造、产状、分布特征仍可保留。

糜棱岩类的命名可按原岩(或主要矿物)名称+糜棱岩类名称。如花岗质糜棱岩,长英质超糜棱岩等。如果岩石糜棱岩化程度很低,碎基含量<10%,但有明显的塑性变形特征,可称为糜棱岩化××岩,如糜棱岩化花岗岩。糜棱岩类在野外总体呈带状分布,不同应变强度的岩石也呈带状平行或近于平行分布,一般在韧性剪切带的应变中心为超糜棱岩,向两侧逐渐过渡为糜棱岩、初糜棱岩、糜棱岩化岩石、原岩。

2.构造片岩类

一些动力变质岩形成后经过静态重结晶便可形成构造片岩和构造片麻岩。岩石中矿物几乎全部重结晶,粒度增大。岩石结构构造与区域变质的片岩和片麻岩相似,但它们产于构造带中,与其它动力变质岩相伴生。

构造片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85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