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考古”这一行当,若问什么文物价值最高,以目前来看,“青铜器”堪称魁首;说到这儿很多朋友不理解了:各大古墓中出土了那么多金银玉器,单以材质来说,怎么也比相对粗糙的“青铜”值钱,为什么在考古专家眼里,“青铜器”的价值反而要比金银高得多?这里简答解释一下,“青铜器”代表着人类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甚至是人类正式运用工具的开端;同时“青铜器”也是历史的重要佐证,尤其是带有铭文的器物,其价值更是不可估量。当然,以今天来看,诸如金银、美玉等材质更加“值钱”;那是不是考古文物中,所有“贵金属”制品都没有青铜器的价值高呢?还真有,就在年的四川,考古队在一处遗址中发现了一张“金箔”;公正的说,这张“金箔”非常薄,但专家却说它是不可多得的国宝级文物,而且是件今日科技“难以复制”的历史瑰宝。说到四川,熟悉考古的朋友或能猜到,这件“难以复制”的国宝属于多年前的“古蜀国”;专家称之为“太阳神鸟金箔”,造型虽然简单,但精美绝伦,如果不是专家证明,大多数人会误以为它是现代工艺下的产物。说这话还要回到年的四川成都金沙村,当时专家发现了一处大型遗址,即今天的“金沙遗址”;就在考古队成员分散开来进行发掘时,一位专家偶然看到地面上有团东西闪闪发光,这就是后来的“太阳神鸟金箔”了。当然,这件文物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专家发现它时早已被岁月扭成了一团;直到经过现代科技展开压平后,考古专家以及在场的所有人不禁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里仅简单介绍一下,“太阳神鸟金箔”的外径约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仅有0.02厘米,重量却达到了20克;整件器物呈圆形,图案镂空,分内外两层,内层为一圆,周围等距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由四只逆时针飞行的“金乌鸟”组成。说到这里有朋友或许会说:这件器物图案简单,今天怎么就“难以复制”了?回答这个问题还要先回到年前的“古蜀国”,这里引用李白的一句诗——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句诗大抵也说明了“古蜀国”的地理位置;“古蜀国”在数千年前不属于中原文明,据现有的历史记载,这个古老国度大约存在于公元前—前年之间,当然这一时间并不确切,因为史料中对于“古蜀国”的记载实在太稀少了。但可以确定的是,年前的中原地区已逐渐进入了“青铜时代”,远离中原的古蜀国却仍处于半原始状态;但它也有其独特的文明,即“黄金文明”,主要原因就是这里盛产黄金。之所以加上这段描述,也是“太阳神鸟金箔”难以复制的引子。“古蜀国”虽然盛产黄金,但肯定不可能富足到以“黄金”制作生产工具;不过这里的“黄金加工”技术要远远领先于中原地区,甚至说“超越”今日科技也不为过。对历史熟悉的朋友应该知道,古人用的“黄金”可不是今天99.99%的“足金”,这跟当时冶炼提取技术有关,即便到了明清时期,纯度为75%的黄金也正常,能达到80%的纯度那就称得上是“足金”了;但“太阳神鸟金箔”的纯度却高达94.2%,年前提取黄金的过程均为纯手工,就算以今天先进科技为背景,在不借助机械和化学分离,用“纯手工”提取94.2%的高纯度黄金,几乎不可能实现。这还仅是“难以复制”的第一点。第二点,“太阳神鸟金箔”的厚度仅为0.02厘米;当然,这一厚度在今日科技下算不上什么,但它可是年前的产物。如果以今天的加工技术,打造如此厚度需要进行热锻、锤揲、剪切、打磨;或许有朋友会说:先将整块黄金压扁,然后再打磨出如此厚度不就可以了?话虽如此说,但真正的黄金加工可没这么简单,因此专家推断其过程为:先用自然砂金热锻成圆形,经过反复锤揲,使金箔的厚薄基本一致;当然,这仅是专家的“推测”,即便以这种“推测”为依据,用年前“纯手工”技艺,想要打造出一个表面光滑,厚薄一致的圆形也是难度非常高的“大工程”,要用多长时间就无法预计了。“厚薄一致”还仅是整件器物的第一步骤,之后还要经过切割和镂空;由于“金箔”太薄,切割、镂空过程中,被切割的边缘会出现卷翘现象,仅这一点就是个非常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如果以现代技术为背景,尚且可以由机械辅助将卷曲部分拉伸,然后进行局部加热,最后再以机械重压塑性(这里说的比较简单);但是年前这一过程却全部由“纯手工”完成,“古蜀国”匠人究竟是如何拉伸、局部加热和重新塑形的,这些问题直到现在专家也回答不了。当然,“难以复制”的还有12根等距的十二条齿状光芒,近乎一模一样的四只“金乌”神鸟;这两种看似简单的装饰图案,在年前是如何“纯手工”完成的,专家同样回答不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6583.html